請廣傳天下,讓大家享受學習地理之真樂趣。
註:內部還有許多資訊尚未更新或上載,請大家欣賞網站的設計和了解我多一點先吧!
同時借此機會感謝我的網站編寫和設計員威利兄,這位朋友的設計天賦和責任感亦是一虎所敬佩和欣賞!
2008-06-30
Titus的地理網站已經隆重開幕
2008-06-29
2007年與2008年高考地理科考生成績的變化
A: 4.1% -> 3.5%
A-B: 11.9% -> 10.4%
A-C: 26.5% -> 23.7%
A-E: 79.0% -> 76.4%
但絕對不會是Titus學生的成績變化,放心啦!
2008-06-28
My Freetalk is Coming
高考地理卷二答題技巧免費講座:
1/7 (TUE) 太子 4:10-5:10pm
5/7 (SAT) 荃灣 12:30-1:30pm
5/7 (SAT) 北角 3:45-4:45pm
6/7 (SUN) 沙田 11:55-12:55pm
當天出席同學會贈送「高考地理考試手冊」一本。 即立即致電或親臨現代教育各中心報名。
請代Titus多多宣傳,以免令陳老師獨對空房,暗自垂淚。
2008-06-26
誤解(6d) - 地質篇
一般傳媒報導是次四川地震的震央為汶川,這並不是準確的說法。
先澄清一些地理概念。是指震源(epicentre)是指地底內產生地震的地殼斷裂而釋放地震波的源頭;而震央(focus)則是震源正上方地表的一點,亦即是地面距離震源最近的地方,因此破壞程度會最嚴重。
然而地殼絕不會是以一個點斷破,破裂必定呈帶狀(即以一條線斷裂);因此這條斷裂帶上垂直向上的地面都應稱為震央。
以512四川地震為例,岩層斷裂也呈現線狀,而汶川和北川也位於在這條帶狀區上,亦即汶川和北川都處於震央區,北川的受災程度甚至比汶川更加嚴重。因此「汶川是512地震的震央」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恰當。
還有,斷裂帶的長度和震級通常呈強烈的正相關,亦即斷裂帶越短,震級越低;斷裂帶越長,震級越高。今次四川大地震的斷裂帶長度超過300公里,黎克特制震級達到8級,而整個斷裂過程超過1分鐘20秒之久。而歷史紀綠上最強烈的1960年智利8.9級地震,斷裂帶超過1000公里,斷裂時間達到8分鐘以上。
2008-06-23
誤解(6c) - 地質篇
誤解(6c):對地震的五大誤解(三):
2008年汶川地震(估計為8級) 只比日本岩手縣地震(7.2級)稍強一點;
2008年6月15日日本東部地區發生強烈地震,達到黎克特制7.2級。許多傳媒將兩次地震併列一起比較,嘗試找出為何震級相若而引起的傷亡為何大不相同。
先解釋什麼是「黎克特震級」(Richter Scale)。每次地震會釋放大量能量,而黎克特制便是量度能量多少的單位,即它是量度地震的強度(magnitude)。
某些朋友則指出汶川地震只較岩手縣地震強0.8級,因而推斷出兩次地震的強度相若,這可算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兩個黎克特制的震級之間(如8級和7級),能量相差約32倍,亦即一場8級地震所釋放的能量是和6級的1024倍(32 x 32)。即汶川和岩縣地震的能量相差足足接近30倍。

慣常來說,5級的地震便能夠造成破壞,而7級以上已屬大地震了;但「黎克特制」卻未能反映災區的受破壞的程度。
影響一個地區受災程度有許多因素,如震源(focus)的深度。若果它屬深源地震,破壞力較低;相反淺源地震則會造成較嚴重的破壞。因此衍生了反映地震烈度(intensity)等級的出現,亦即是修訂麥卡來烈度震級(Modified Mercalli Intensity Scale),是反映地震破壞和受災的程度。

了解強度(magnitude)和烈度(intensity)的差異後,你便自然會明白
1) 同一次地震中,不同地區會錄得不同程度的烈度;
2) 相同強度的地震,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烈度。
2008-06-20
2008-06-19
誤解(6b) - 地質篇
誤解(6b):對地震的五大誤解(二):
2008年512四川地震與三峽水利工程有直接關係;
內地不少地識常識貧乏的新聞媒體把今次512汶川地震歸咎於近年落成的三峽大壩工程。作為一位任重道遠的地理知識傳授者,必須為各位朋友授業解惑一番。
四川地震的震央,處於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亦被稱為龍門山斷裂帶之上。由於印度澳洲板塊向北運動,擠壓歐亞板塊,令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不斷抬升。青藏高原的隆升,同時也向東運動,擠壓四川盆地。由於東北-西南向的擠壓力的蓄積,超過地殼所能承受的強度,突然破裂(據說最嚴重斷層錯位約3.4米),最從而發生地震。
卻有內地傳媒引述某專家表示,這次地震與震央相距不遠的三峽水庫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由於巨大的水量儲存在水庫上,水庫下的地面受到強大壓力,石塊釋放壓力而產生地震波。這說法卻令許多中學時上地理課睡覺的大眾誤以為它確實是地震的主因。
此說法的反駁處很多。一、汶川縣與三峽大壩的距離超過700公里以上,距離太遠,難以影響汶川地質結構;二、世紀上由水庫引發的地震最強為黎克特制6.5級(1967年印度阿伊納水庫),釋放的能量遠遠比四川8級地震為弱;三、一般板塊構造的地震絕不可能一次過釋放所有能量,因此直至地震發生40日後的今天餘震依然不斷,明顯地四川地震是由地殼運動所導致。
註:今次地震發生於龍門山地震帶,是非常活躍的地震帶,過去50年已經發生超過10次7級以上的地震
2008-06-18
誤解(6a) - 地質篇
地震時地下和物件只會劇烈地左右搖晃;
這原屬物理認知範疇,但都容讓一虎扮作Physics專家扼要地解釋一下。 其實由震源(focus)發出的地震波(seismic wave)可以分為縱波(primary wave, P wave)和橫波(shear wave or secondary wave, S wave) (表面波(surface wave)暫不提及,否則過度艱深不會再有朋友參觀我的blog了)。
P-wave傳送速度最快,產生上下振動,但震感輕微;相反S-wave的速度相對較慢,它卻會產生左右的振動,破壞威力很大。因此地震開始時,縱波先到達地表,人們會首先感受到地面上下振動,但由於P wave衰減比S wave快,所以離震央較遠的地方,只感到水平晃動。
有一個在台灣居住的老友曾教一虎:「若果地震時你只感到左右搖晃 ,那你不用驚慌,因為震央很可能距離我們很遠;相反你突然感到上下振盪(P-wave),請於十秒內逃命,因為此現象代表我們位於震央附近,劇烈的振動會隨之而來(S-save)!」
2008-06-16
葡萄成熟時
恢復自由身後,一虎從未加盟任何球會。一虎曾與一兩支有實力的球隊恰談合作,但始終他最大的目標是安身立命於一支乘風破浪、海枯石爛、風雨同舟、叱吒風雲的球隊,未敢胡裡胡塗亂挑一隊加盟,因為爭取冠軍指環是他終身的目標。
這些日子,藉以近年兩首的流行曲,一虎得到許多的鼓舞和啟發,渡過了漫長的獨男生活。這兩首歌曲風格相異,但中心意想一致。內容和現今的愛情觀截然不同,時下年輕人未必接受得來,不過黃偉文和高皓正的詞作品也許會令你對戀愛有另一種看法。
葡萄成熟時
作曲:Vincent chow /anfernee cheung
填詞:黃偉文
差不多冬至 一早一晚還是有雨 當初的堅持 已令你很懷疑 很懷疑
你最尾等到 只有這枯枝
苦戀幾多次 悉心栽種全力灌注 所得竟不如 別個後輩收成時 這一次你真的很介意 *
但見旁人談情何引誘 問到何時葡萄先熟透
你要靜候 再靜候 就算失收 始終要守
#
日後 儘量別教今天的淚白流 留低 擊傷你的石頭 從錯誤裡吸收
也許 豐收 月份尚未到你也得接受 或者要到你將愛釀成醇酒 時機先至熟透
應該怎麼愛 可惜書裡從沒記載 終於摸出來
但歲月卻不回來 不回來 錯過了春天 可會再花開
一千種戀愛 一些需要情淚灌溉 枯毀的溫柔 在最後會長回來 錯的愛 乃必經的配菜
repeat * #
想想天的一邊 亦有個某某 在等候 一心只等葡萄熟透 嚐杯酒
別讓 寂寞害你傷得一夜白頭 仍得不需要的自由 和最耀眼傷口
我知 日後 路上或沒有更美的邂逅
但當你智慧都蘊釀成紅酒 仍可一醉自救
誰都心酸過 那個沒有
作曲:歐陽業俊
填詞:高皓正
很想輕撫你 所以避開你寧願用距離
去令你好奇迴避過眼神 先偷偷喘氣吩咐手臂
放在原地傳聞浪漫太快 愛戀都走得快才會
遲遲未步向你 說一世愛護你
*情太過洶湧像深海 而我卻會忍耐
但求來日你醒過來這份情像翅膀打開還沒有相擁別意外
神教會我等待待情流像細水 才去承諾你拿一生兌換愛
很心急擁抱 所以在禱告求甜蜜以前 帶著你慢步遊歷過旅途
等一天終老生老病死 一起細數 原來慢慢靠近 更珍惜這一吻
而我 停留是為了你 要給予你護蔭 *REPEAT
能為愛戀學習按耐 情信寄進心內 但求能學會倚靠神 愛被馴服過更精采
連地老天荒亦不更改 時間永遠等待等你情願那天
才去承諾你無止境那份愛我用沈默叫醒愛情
你用期待做你反應 繼續行近直至開始愛
可能某天晚上一虎在教員室工作至夜深,頓然又感到莫明孤苦之際,但是教師桌上那對Kardon喇叭中再響起這一句「想想天的一邊亦有估某某再等待,一心只等葡萄熟透,嚐杯酒」,他的內心將會再次得到無限的安慰。
高考焦點:氫電池汽車
|
|
高考焦點:
1) 潔淨車輛(Clean Energy Vehicle, CEV)包括電力驅動汽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混合燃料驅動汽車(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和燃料電池驅動汽車(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三者分別各有什麼優點和缺點(經濟、環境和社會的可持續性)?
(提示:使用氫作為燃料驅動汽車一定絕對環保?)
2) 若將來汽車廣泛使用燃料電池(如上文引述的本田FCX Clarity的氫電池(hydrogen battery)汽車),對未來交通發展什麼影響?
(所有答案會在Regular和Ultra-Intensive課程內探討,
亦歡迎各位與我在Msn交流。)
高考焦點:第二代生物燃料
|
高考焦點:
1) 第一代生物燃料(1st generation biofuel)與第二代生物燃料(2nd generation biofuel)有什麼分別?(從原料和可持續性分析)
2) 第二代生物燃料對於全球糧食價格和供應有什麼影響?
(所有答案會在Regular和Ultra-Intensive課程內探討,
亦歡迎各位與我在Msn交流。)
2008-06-13
誤解(5) :景觀篇-有關洞庭湖
誤解(5):中國最大的湖泊是鄱陽湖,洞庭湖屈居第二;洞庭湖面積歷代一直以來不斷萎縮。
嗚呼,連坊間某會考地理教科書也犯上這個美麗的誤會,令全港數千名地理教育工作者蒙在鼓裡,再危害年輕學子對中國地理景觀的認知,荼毒蒼生,該誅九族!
文人用詞必須精確!中國最大的湖泊應該是青海湖(它屬於鹹水湖),其次才是鄱陽湖和洞庭湖。若把句子改成「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陽湖,洞庭湖屈居第二」才正確!
洞庭湖(Lake Dong-ting/Dingting Hu)歷代號稱為「八百里洞庭湖」,曾是中國第大的淡水湖。由於它位處兩省中央,「湖南」和「湖北」亦以洞庭湖分界而命名。它北連長江,南接湘江、資水、沅江、澧水四江,發揮吞吐長江和容納四水的儲洪功能,猶如長江的一個「胃」,它對於減輕河道洪峰對下游地區威脅的功能,相比起鄱陽湖還來得重要。
歷史上的洞庭湖曾經歷由小到大,再由大縮小的演變過程。漢晉之前,洞庭湖原是河網分割的沼澤地;公元4世紀開始,由於洞庭湖的地面沉降關係,面積不斷向東面擴展,直至明清時代達到全盛時期,面積超過6000平方公里。
然而主要由於包括人們在湖築堤圍墾湖和在上游濫伐林木的人為關係,河流挾帶大量泥沙入湖後沉積,湖面不斷縮小至現今不足3000平方公里,在上世紀退居為全國第二大淡水湖,它並且進行沼澤化的演變。
上星期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貪吃的你是否吃了許多粽子?正在節食減胖的一虎卻為了紀念屈原這位愛國詩人,勉為其難地吃了兩口便匆匆封咀。其實屈原與洞庭湖也甚有淵源。
據說屈原在悲憤之下懷大石投汨羅江而死。汨羅江是流向洞庭湖東部的河流,而相傳龍舟也是為了在洞庭湖東邊搜尋屈原的屍體而誕生,再逐漸演變成傳統儀式,成為全中國一年一度龍舟競渡的盛典。
去年夏天,洞庭湖發生嚴重水災,水位上漲,令湖區內20億隻田鼠四處遷移和挖掘,嚴重威脅湖南省防洪大堤以及沿湖近千萬畝的農田。相信若果一虎現場目睹的話,也會大聲驚呼,逃之夭夭,威風盡失了。
2008-06-11
山泥傾瀉(landslide)
山泥傾瀉屬於塊體移動(mass wasting)的其中一種,它的出現與兩種力量有關:(1)抗剪強度(shear strength)-是指對抗風化層向下移動的力量;(2)剪應力(shear stress)-則指物體失去平衡沿著斜坡向下移動的力量。當剪應力超越抗剪強度時,山坡便會開始出現下坡運動,導致崩塌。
而這次6月6日新界西南部的密集暴雨,令坡面上土壤的含水量達到飽和,水分壓力令土粒鬆散,摩擦力下降,減弱抗剪強度;同時暴雨帶來極大的水量,增加土坡上的自然荷重,增強了剪應力。抗剪強度下降再配合剪應力的增加,令土坡的穩定性大大下降。
諷刺的是,土力工程處卻在網站指出「近年來的暴雨,其滑坡指數相對偏低」。無疑土力處一直致力維持政府和私人山坡的優質管理,但政策卻長期忽略四周暗藏危機的天然山坡。是次「機場變孤島」的國際笑話充份反映香港政府長期滿足現況,缺乏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素質,究竟我們為何一直無視非政府或私有山坡崩塌的預防?莫非每次發現珠胎暗結後,才免為其難走去深圳花幾百元打下胎兒?「防止事件重演」已經是97年回歸以來的高官講稿的必用詞彙。
我的七月十四不見不散獨男自我安慰的生日禮物
|
2008-06-10
誤解(4):景觀篇
我們一般對荒漠(desert)的印象都是整片土地四野無人,全都被黃沙覆蓋,因此約定俗成地把荒漠叫作「沙漠」。
這也無可厚非,因為無論電視節目抑或書刊報章每每提及荒漠,定必將黃沙滾滾的映像呈現在觀眾和讀者眼前,這全拜媒體一知半解所賜。其實絕大部份荒漠的地表都是光禿禿的岩石或大小不一的礫石,真正被沙覆蓋的荒漠只佔其中不足20%。
荒漠是指降水稀少(每年少於250mm)的地區。因此根據定義,北極圈內的冰原地區和南極洲其實也屬於荒漠,稱為極地荒漠(polar desert)。
中國的荒漠全屬溫帶荒漠(temperate desert),冬天時十分嚴寒,氣溫可以低於零度。當中最大的荒漠──塔克拉馬干荒漠(維吾爾語的意思是進去走不出來的死亡之海)便是典型的沙質荒漠,而為人所熟知的戈壁荒漠(蒙古語的意思是寸草不生的礫石地)則是礫質荒漠。
全球最大的荒漠當然是北非的撒哈拉荒漠,是位於低緯度的熱帶荒漠(tropical desert)。其實阿拉伯語的「撒哈拉」是解作荒漠,那麼我們稱它為「荒漠.荒漠」又是否多此一舉呢?
2008-06-09
誤解(3) :大氣篇

一虎說:「同學可要小心!較大的雨滴下降速度較快,能夠吞併移動緩慢的細小水滴後令自己體積增大,確實能夠做成降雨;但冰晶的增長同樣也可以造成降雨,只要地面溫度超過6°C,冰晶便會完全融化,變成雨滴了!」
「你們猜一猜,」一虎續道:「哪裡是世界上降雨量之最?」
「是巴西亞馬遜雨林嗎?」「是新加坡!」「是中國呢,中國什麼也是冠軍!」
「可不是呢!世界上最多降水的地方是喜馬拉雅山向南坡印度的乞拉朋齊(Cherrapunji, India),曾於1960-1961年一年內的降雨量達到26461.2毫米(是香港的十倍!);相反最球最乾旱的地方則是在智利的卡拉馬(Calama, Chile),那兒曾於400年內沒有下過一滴雨!」
2008-06-07
結束.開始
回想當初隱瞞日校,以身犯險來臨這兒工作,本想逃離公開考試機構沉悶的工作,亦打算找個渠道「彰顯」自己實力,同時又要賺取丁點老婆本。
由小猫三四隻至坐無虛席,由在講壇上抖震至自信大增,筆記由幼嫰至可登大雅之堂,這算不算葡萄初熟?然而這三年的勞苦總有代價。
每天日校繁重的工作已淘空了精神和體力,六時後又要奔赴補習社授課至十時,若不藉著冬蟲夏草、白蘭士雞精、美國鷹牌花旗蔘茶,一虎一早便倒下來。
健康犧牲了,愛情沒有了,友情變淡了,令我對當初的堅持很懷疑,莫非勞苦過後只有這枯枝?
由於一份堅持,一虎繼續對教學和筆記悉心栽種全力灌注,然而每每想到獨自辛勞不知為何,偶爾心內亦流下男兒淚。自己偶有被石頭擊傷時,每每有意興闌珊之感。
幸運被大店錄用,雖覺受寵若驚也總勇於一試。縱然書本沒有記載人應該如何感激,但這裡提攜之恩情,一虎不會忘掉。
一虎知道也許尚未到達豐收的月份,但深信捱盡黑夜便可看得到晨曦,至少一息尚存,一虎尚未被遺棄的話,他也會奮力火拼。縱使最後結果不得要領,身邊也沒有拍掌聲,一虎也會欣然給自己一聲喝采。
2008-06-06
馬尿流在411
你們這班爛gag獸,各有生趣,各有長處,各有值得欣賞的地方。15位性格截然不同的小伙子,結合一名頭大的小伙子,每天精彩的課堂與交流,每天下課後的嘻笑與傾談,必定是陳一虎在2008年最燦爛的回憶。
原諒今天我要在Geography Room強忍淚水,背著你們跑回staffroom才哭得出來,因為我還很想堅持陳老師在你們心目中僅存的剛強男子漢形象,同時也不想營造出離別的傷感。
今天本來了預備了許多首歌曲,它們都是陪伴一虎由小至今每一個階梯成長的歌曲,每首歌都記載了一虎的笑與淚。想不到只播了三首歌便牽動了自己已經很脆弱的情緒。
還有其餘兩首,陸續再與你們分享。第一首是"Life is cool"!!
珊瑚礁(coral reef)
內文談及到「珊瑚礁」(coral reef)。究竟甚麼是珊瑚礁?
珊瑚礁是由石珊瑚(造礁珊瑚)上珊瑚蟲分泌碳酸鈣而組成骨骼,經長期累積而形成。珊瑚礁為許多熱帶珊瑚魚和無脊椎動物聚居,提供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生境。
珊瑚礁是世界熱愛潛水人士必遊勝地,當中較知名的包括澳洲昆士蘭的大堡礁(Great Barrier Reef) 、中美洲洪都拉斯的羅丹島(Roatan Island)以及一虎心目中渡蜜月的dream place──馬爾代夫(Maldives)。
珊瑚礁分類很多,主要包括岸礁/緣礁(陸地/島嶼沿岸地區)、堡礁(陸地/島嶼外圍,兩者中間夾著潟湖)和環礁(中間的潟湖被環礁四周圍住,而中央的島嶼已被沉沒/淹沒)。大堡礁和羅丹島屬於堡礁,馬爾代夫則屬於環礁。
地理學養深不可測的你,一虎想考你兩個問題:
一、為什麼非洲西岸和南美洲西岸難以找到珊瑚礁的蹤影呢?
二、為什麼孟加拉、剛果和亞馬遜的三角洲海岸的珊瑚礁也很少?
其實答案不難,因為非洲和南美洲西岸主要受寒流所影響,水溫降低;而河口地區有淡水入海,降低鹽度,且搬運物多,水流變得混濁,令珊瑚發育不良之故。
但是人類近年不斷過度捕撈,同時厄爾尼諾現象和全球暖化令水溫過高和海洋變酸,甚至有研究指出沙塵暴亦可能把病菌帶到珊瑚礁,危害這個被稱為「海洋中熱帶雨林」的生存。
因此,當馬爾代夫珊瑚礁還未消失之際,我必須把握機會立即找個老婆遠赴Maldives渡蜜月,達成夢想之餘也要親身目睹這個世界遺下的生態奇蹟。
2008-06-05
堰塞湖(barrier lake)

四橙疑惑地問:「火山上也有湖泊嗎?」「對!火山口(crater)蓄水後形成湖盆,中國長白山上的天池是其中一個例子。」「還有,湖泊的英文也顯示出它的大小,若果是大型湖泊,如麥西根湖(Lake Michigan),Lake是放於名字之先;相反小型湖泊,如每年為香港市民提供大量食水的廣東省萬綠湖(Wanlu Lake),Lake則放於名字之後。」
四橙續問:「那麼雪浪湖呢?」全間班房頓然倍覺寒意。
2008-06-03
誤解(2)-氣候篇
首先地理同胞們必須要把以下三個現象搞個清楚:
一、波浪(waves):主要是由於風力作用而引起的能量傳送現象。當然海底地震、火山爆發等也會引發海嘯(tsunami/seismic waves);
二、潮汐(tides):由於月球和太陽的引力與地球的自轉結合下而引起的水位升降現象;
三、洋流(ocean currents):表層海水跟隨盛行風(prevailing wind)的吹送而漂動,上層海水會帶動深層海水流動,形成大規模的海洋循環。它根據熱能特徵分為暖流(warm ocean current)和寒流(cold ocean current),對於全球不同緯度的能量輸送扮演重要的角色。同時其他因素也會影響洋流流動的方向,包括海水溫度和鹽度的差異、地球自轉偏向力和陸地海岸的形狀等。
一虎有一位喜歡批判思考又學富五車的同學仔,暫稱他為二狗。
二狗某一天手執不知在互聯網哪兒尋得來的資料,走來質問一虎說:「你看!為什麼這條寒流的溫度竟然會比這條暖流為高的!你不是說寒流溫度較低的!哼,你果然是誤人子弟!」一虎看了,笑了一笑,便溫柔地解釋:「一支洋流是暖流還是寒流,是必須根據洋流水溫與流經海區的溫度作比較。如果洋流比流經地區為暖,這便是暖流;若洋流溫度比流經地區為低,則是寒流。如果在相同緯度上,寒流水溫必定比暖流為低;但若果在不同緯度比較下,便很難單純透過它的水溫去判別它的類別。二狗,你明白了沒有?」
眼見二狗心深不忿,一虎便問他:「你猜一猜,在赤道地區能否找到企鵝呢?」二狗充滿自信地立即搶住回答:「當然可以!在新加坡的水族館嘛!我轉數真快,嘻嘻!」一虎搖搖頭,道:「在太平洋東部赤道地區,厄瓜多爾對出的群島(加拉帕戈斯群島(Galapagos Islands))上竟然可以找到企鵝的蹤跡。那兒位於赤道之上,溫度卻不高,主要原因是秘魯寒流流經那兒之故呢!」
二狗咀角翹起,便反駁:「寒流會令沿岸的溫度下降,不利降雨,令不少流經地區變得乾燥,成為荒漠。如南美洲的阿塔卡馬荒漠(Atacama Desert)、南非的納米布荒漠(Namib Desert)、北美洲的…(刪去抛書包內容一百字)!你看,寒流有屁用!」我立即更正他:「君不知道世界上有四大漁區,包括日本的北海道漁場、歐洲的北海漁場、南美洲的秘魯漁場和加拿大的紐芬蘭漁場。如日本北海道漁場,那兒正正是日本暖流和千島寒流交匯的地區,令營養鹽和浮游生物帶到海水表層,有利魚類大量繁殖。」
「知道了!寒流是由高緯度流向低緯度的嘛,你看我是白痴嗎?」我內心恥笑他,耐心說:「如果洋流只是從低緯度流向高緯度,還不一定是暖流。如東非夏季時的索馬里寒流由於上升流的影響下,雖然也是由赤道地區流向高緯度,但仍屬寒流!」「除此之外,厄爾尼諾(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現象也和洋流互有關連。還有,某些洋流還會垂直上下流動呢…」二狗眼見挑釁不果,鳴金收兵。
2008-06-02
做人要「有火」
昨天上床前,偶然聽了這首側田的"有火"。林子祥的旋律和方杰的歌詞與陳一虎的心聲互相緊扣,兩者結合產生了奇異的共振現象。
做正常人 求其就似應份 頭白了 用拐仗抱憾情願做個傻人 人總要死一次 留下灰塵 原諒我 決心不安份 坐不隱狂一次 瘋一次 全力追尋 流著血 動魄驚心 也好過等
陳一虎發現許多在這個教育界的框架內辛勤地去捱去拼的教師,
有的緊守崗位,默默完成本份,安穩完成一生;
有的死守職位,默默坐到三點,退休公積金鼓勵下hea盡一生;
有許多由緊守的繼而變為死守,亦有不少緊守的數年間靜靜離開。
一虎他或者是天生不喜歡安穩過一生的人,又或者是天生的勞碌命,
他無法讓自己變做等退休的緊守型中坑。
又或者陳一虎是不甘他的人生是空白和平凡矣!
來流露我天份 強烈渴望轉化成信任 無視我的人 冷笑的某人 明日會 見識一次地震
被人忽視、輕看是不好受,一虎也身同感受。外在的際遇不順,困境處處,自己明白是控制不了;但一虎想,若果他的內心已先灰心喪志的話,不能怪別人為何無視自己的存在!
無餘地向前行 難行亦向前行 人越有火 攻擊會越掯 不惜氣力行 噓當做陪襯
捱過 夢想總會漸近 總要闖一次 誰話不能 還未上 意志先消沉 怎甘心狂一次
離開充滿回憶的行業,是困難的。若勉強自己肉體留下來,於他來說那就可能更困難。
身邊支持自己離開日校的同事、朋友和家人並不多,他們都終日為一虎擔憂。
但一虎卻無視壓力,決意偏向虎山行,選擇了別人眼中取難捨易的崎嶇山路,而放棄林蔭大道。
可能他知道一個人的前路那怕最終是慘淡收場,也要闖一次;那管攔阻處處抑或別人蔑視,也未許令自己意志消沉。
雄起雄起,陳一虎!
誤解(1) - 景觀篇

世界上大部份的仙人掌(cactus),包括當中最巨型的樹形仙人掌(Saguaro cactus),可以在北非撒哈拉荒漠找得到。
仙人掌其實是屬於北美洲和南美洲的專屬植物,只是個別的罕有的仙人掌品種能夠在非洲熱帶地區找得到。
仙人掌屬於肉質性植物(succulent plant),能夠適應極端乾旱和炎熱的氣候。它擁有蠟質表層,葉子也進化成了針狀,減少水分蒸發而流失。光合作用取而代之由綠色肉質的莖負責,同時它也能夠儲蓄大量水分,因此雨季時仙人掌的體積會膨脹,旱季時收縮。它擴散的淺根也可以在降水時盡速把雨水吸收和儲進體內,但是卻會在旱季時枯萎和脫落。
仙人掌也會開花結果。你吃過「火龍果」嗎?它便是一種在雨林區仙人掌的果實。同時它亦具有中藥療效。仙人掌於明朝末年被引入中國後,許多清代的醫學經典也有詳列仙人掌有助降脂、降血壓、除毒和健胃滋養等功效。
世界上仙人掌的繁殖最茂盛要是墨西哥了,仙人掌是墨西哥的國花,連它的國徽上也有仙人掌的圖樣。
2008-06-01
新時代 新人生

縱然歐陽修曾道:「今之學者,莫不慕古聖賢之不朽,而勤一世以盡心於文字間者,皆可悲也!」但小弟對於學術研究,始終樂此不彼,閱書無數,欲集各學派之大乘,苦心創下不少曠世筆記,「方其用心與力之勞,亦何異眾人之汲汲營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