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6-11

山泥傾瀉(landslide)

上星期一場黑色暴雨引發全港過百宗山泥傾瀉,甚至令北大嶼山快速公路附近的天然斜坡崩塌,把連接市區和機場的命脈徹底截斷,交通一度癱瘓。一虎亦自出娘胎以來未見過山泥傾瀉的過程,今天在youtube上找來是次北大嶼山的天然山坡崩塌的驚人畫面,和大家分享。



「滑坡指數」Landslide Potential Index (LPI) 是土力工程處在2005年推出,根據暴雨可引發山泥傾瀉的能力來量度暴雨的強度,而以觀龍樓的指數10級為基準,亦即滑坡指數字愈高,山泥傾瀉的破壞力亦相對愈大。土力工程處推斷是次北大嶼山坡崩塌的威力,達到12.3級,突破1984年有紀錄以來暫時最高的「滑坡指數」,甚至遠較1994年觀龍樓山泥傾瀉事件的10級嚴重。

山泥傾瀉屬於塊體移動(mass wasting)的其中一種,它的出現與兩種力量有關:(1)抗剪強度(shear strength)-是指對抗風化層向下移動的力量;(2)剪應力(shear stress)-則指物體失去平衡沿著斜坡向下移動的力量。當剪應力超越抗剪強度時,山坡便會開始出現下坡運動,導致崩塌。

而這次6月6日新界西南部的密集暴雨,令坡面上土壤的含水量達到飽和,水分壓力令土粒鬆散,摩擦力下降,減弱抗剪強度;同時暴雨帶來極大的水量,增加土坡上的自然荷重,增強了剪應力。抗剪強度下降再配合剪應力的增加,令土坡的穩定性大大下降。

個人意見

諷刺的是,土力工程處卻在網站指出「近年來的暴雨,其滑坡指數相對偏低」。無疑土力處一直致力維持政府和私人山坡的優質管理,但政策卻長期忽略四周暗藏危機的天然山坡。是次「機場變孤島」的國際笑話充份反映香港政府長期滿足現況,缺乏居安思危、未雨綢繆的素質,究竟我們為何一直無視非政府或私有山坡崩塌的預防?莫非每次發現珠胎暗結後,才免為其難走去深圳花幾百元打下胎兒?「防止事件重演」已經是97年回歸以來的高官講稿的必用詞彙。

一虎再想質問政府,通往大澳唯一陸路羌山路發生山泥傾瀉後,當局聲稱道路須兩星期後才能恢復使用,這是什麼道理?莫非選擇居住在遍遠大澳的3000居民是自甘墜落?抑或居住在都會區的才是尊貴?若果中環上亞俚畢道發生山坡崩塌,令禮賓府陸路交通斷絕,導致府內錦鯉缺乏新鮮魚糧而營養不良的話,一虎敢相信屆時解放軍、飛虎隊和全港消防員必定般群起出動清理沙泥,仿如512四川地震時溫總理命令必須於24小時內打通搶險要道的模樣,相信不消一天,禮賓府門外會再次回復車水馬龍的盛世景況。

天災之可畏,就在於此;但天災難避,人禍卻可免。能夠承認失責、懂得防犯未然、公允處理危機以及凡事會以民為本,才是勵精圖治、民心歸向的政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